談競爭

社會鼓勵競爭,並因競爭而繁榮。大多數人都是用別人的眼光來看判定自己。在多數情況下,獲得別人的承認是主要的動機。

競爭的基礎是什麼?是尋求卓越,還是不滿足的感覺?
競爭必然是意味著要做得比別人更好。因此,那個別人便是一個參照點和衡量的尺規。如果我們將別人的財富、地位、業績或懲戒當作一個參照點來衡量自己,我們能夠快樂而平靜地生活下去嗎?競爭的後果,不就是滋生妒忌、貪婪、衝突、仇恨;自私、詐欺、狠毒,以及最終形成焦慮的內心,失去滿足、平和和幸福嗎?

如果今天我在一定的時間內跑完一百公尺,而明天我試圖在此成績上再提升一點,那還算是有意義的,因為我的目的是自我改善與自我提升。在我看來,唯有這種自我提升的過程,他的挑戰性與複雜程度及對體力與心理的要求,才是給我的內心帶來興奮、快樂、滿足與平和。
惟有我之所有,而非你之所無,才是我的滿足感與幸福感的來源。

社會鼓勵競爭,並因競爭而繁榮。大多數的人都要用別人的眼光來判定自己。在多數情況下,獲得別人的承認是主要的動機。社會注重外表,因競爭能夠帶來繁榮而加以鼓勵。社會制定了一整套競爭的體系,掌控著競爭的規則與制度,提倡正當的競爭,壓抑不正當競爭。

然而,我們在這裡所關心的是競爭的心理定勢問題。鼓勵與建構這種心理定勢的,是我們的教育機構、作為父母和焦屍的我們自己,以及在兒童生活中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其他成年人和職業教育者。這種競爭的心理定勢,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不正是滋生不滿、妒忌、衝突、仇恨與戰爭的嗎?

最終,我們是尋求幸福與平靜的生活。我們每個人取得這種生活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我可能只需要欣賞大自人的美麗,聆聽小鳥的鳴叫,就能夠得到幸福。我可能不需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就能夠感覺到心靈的滿足。在我的內心可能已經充滿滿足和平靜、無私和仁愛時,難道我還需要麻煩別人和自己,全力投入到那瘋狂的競爭中去嗎?

從最終的意義上來說,我活著是為了我自己的幸福、滿足與平靜,不是為了某種想像中的、那種被無知的人群塗上了輝煌色彩的成功理念。我的軟弱、無助和易受欺騙,曾使我經常不能抗拒社會承認與褒獎的誘惑,而成為社會調節的犧牲品。然而,我深刻而徹底地認識到:我的平靜與滿足,並不基於任何外部的標準、佔有物、競爭、社會承認或成功。分享與關愛是我的特權,如果競爭干擾了我的平靜與滿足,我就會無怨無悔的放棄競爭,獨自前進。by deeply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普通的盲點


不管我們多麼聰明,多麼有學問、有經驗,具備多少自我感知與謙卑,有一個普遍的盲點。這個盲點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太微妙、太強大了。這似乎是我們生命中的颱風眼。

每一個人生命中的颱風眼,可以歸結為兩個詞:「我」就是所有的雄心與成就、成功與失敗、權利與貧乏、愛與恨,以及生活的話劇中上演的一切非常節目的根源。當這個自我形象與客觀事實相符合的時候,就有著平衡、健康、智慧與成功。當這個「我」不接受客觀現實的時候,就有的痛苦與悲劇。

顯然,統治我們生活的「我」的感覺是隔離的和惟一的。每一個人都稱自己的軀體為「我的」。這清楚地表明: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僅僅是軀體。然而,由於長期存在著一個根深蒂固的、揮之不去的默認,即「我就是軀體」,在這導致了隔絕、恐懼與衝突、仇恨、痛苦、焦慮、懷疑、貪慾等等。產生這一切的原因在於:軀體是局限的、隔離的,容易受傷、得病和死亡的。

生存是壓倒一切的本能和專注的主要焦點,並伴隨著痛苦與歡愉、快樂與悲哀,以及「我」與「我的」軀體的關聯與識別。這些觀念是自然的,如何呼吸那麼自然。但是,從終極的意義上說,它們完全不真實。我們與全人類和整個生命世界之間並沒有固定的屏障,而僅僅是惟一的軀體識別的錯覺,這種「我即是軀體」的錯誤觀念,變成了我們之間的恐懼、分裂、苦痛與仇恨的源泉。

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一切都在發生,在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丈夫與妻子等之間發生。你可以在社會上看到,衝突發生在「我的」宗教與「你的」宗教,發生在「我的」民族與「你的」民族, 發生在「我們」與「他們之間」。但所有這些都只是「我」與「非我」的基本隔絕的複雜的延伸。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基本的隔絕,只是一種先天產生的,並在後天得到錯覺的加強,因我們沒有細加審查與探究,便根植於我們心中。

然而,或遲或早,你都必須進行這種「我是誰」的自我質詢。或遲或早,你都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生活中總有順利與挫折、成功與悲劇、歡愉與痛苦、快樂與悲哀、欣喜與劇痛。因此,為了我們自己的理智、健康、學習與成長,更為重要的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心境平和與永久的幸福,我們必須探究並粉碎隔離的幻覺。這樣做的最大的恐懼是自我消失,似乎好像是跳入了永恆的泯滅中。但是,事實正好相反,如果你成功地衝破了自己與其他生命世界的屏障,你便有一種同一感,認同了整個生命世界;在這實際上就意味著完全沒有恐懼、仇恨與衝突,而不管外界環境如何。換句話說,你根植於無盡的幸福之中,而這就是你的真實本性,是不言而明的,是自生自立的,就像呼吸一樣單純、自發並延續不斷。

你有沒有體驗過微妙的、貫穿始終的隔絕卑微狹隘的自私,微妙而不可遏止地出現,在我們所有的關係中製造出衝突與動盪,從純粹個人的親密關係到似乎高尚的關係?這種自私、這種佔有的感覺、這種隔絕與惟一的感覺、這種喜好與嫌惡、眷戀與憎恨的感覺──所有這些,這些觀念的阻隔,全都植根於自己與別人、、自己與世界之間。這個基本的、揮之不去的隔離錯覺,卻僅僅在感覺的層次上是真實的,而在生命的整體存在的層次上,卻有重大的錯誤。

例如,不參照別人或事物,甚至不參照你的名字與外形,你能夠解釋你是誰嗎?沒有名字與外形,就沒有定義;明有定義,就沒有衡量;沒有參照,你的自我身份、你的生命的根本基礎就是無法解釋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作為「我」的延伸或佔有物,都有一種參照「我」的意義。這就產生了永恆的悖論與驚奇,這就是生活與生命世界的最大意義。最終,所有的悲哀都是自作自受;束縛的感覺與局限,以及隨之而產生的悲哀,都是自己創造的。

現實是客觀存在的,生命是客觀存在的,永遠如此。我們對於客觀事實的知覺,可能令我們快樂或不高興、踏實或害怕。知覺與感知的內在,創造並選擇了現實的代表,並以觀念的形式,以思想、言語和形象的形式,呈現給每一個人,而個人的則會表現出歡樂或悲哀、愉悅或痛苦等的反應,事實上,是個人通過知覺與感知,輔以生活提供的外界環境,創造了自己的現實。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主體客觀僅僅在相互的關係之中存在,在似乎二元的現實中分別給對方賦予意義和解釋。然而現實生活卻不可測量的,是歡樂與欣喜的。這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畢生追尋。

它不在別處,因為我們便是無盡的愛、歡樂、和平和欣喜。by  deeply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可以沒有承諾嗎?

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瞬間,掌握著並無情地困擾著我們的,是一種自我的意識。

我能有真正的愛情而無須承諾嗎?如果我沒有完全徹底的奉獻,沒有在肉體、心理與精神等各方面的奉獻,我能有真正的愛嗎?我不能一時突發奇想,追逐一個稍縱即逝的幻覺,然後欺騙自己與別人嗎,為自己已經愛上了。愛情僅僅是一場遊戲,一種沒有承諾的消遣方式嗎?

愛情不是隱含著完全的承諾,發是永遠在一起同甘共苦嗎?當然,愛情不能勉強,承諾也不能勉強。我們不能勉強讓自己做出承諾,並稱之為愛情。任何一點強迫的成分,不管是基於負罪感、責任或權威,不管是出自於自己內心還是別人的內心,都不可能在無愛的地方創造愛情。事實上,強制正好是愛情的對立面,它的出現預示著愛情的離去。強制是無用的,一時的心血來潮也是膚淺的。因此,我認為:真正的愛情隱含著自發的完全的承諾。

完全的承諾不容許任何藉口與例外,諸如社會的認可,一時的奇想,偶然的放縱等等。當然,疏忽與錯誤;艱辛與困苦總是在考驗著真正的愛情。然而,真正的愛情總是伴隨著巨大的勇氣、徹底的真誠、異常的自律與克制,以及完全的承諾。這些都不可能通過有意識的行動或外在的紀律與控制來實現。完全的承諾只能作為真實自我的表達、自發地從心底產生。

外在的紀律對於規範我們的日常生活,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隱藏的怪獸潛伏在我們心中,它在尋找一個失去警覺的瞬間以便劫持並顛覆我們的良好願望。在許多時候,美德可能只是機會的闕失。因此,儘管外在的紀律與秩序是重要的,但它們還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頭腦必須很清醒。我們的頭腦與內心是否完全沉浸於泉水般永不枯竭的愛、歡樂與滿足,這才是最重要的。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打破這樣的幻覺,即我們的幸福存在於外部感官的愉悅,即肉體、心靈與智能的刺激。沒有人否認這些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我們的肉體、心靈與只會確有必要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們的作用與範圍都是有限的,它們的力量與愉悅也是有限的。我們所有的人都自然而本能地、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求永久的幸福與歡樂。不管知道或不知道,我們的每一個腳步、每一次呼吸,都在追尋著這樣的幸福與歡樂。

這樣的追尋沒有止境,心路之旅沒有盡頭或終點,除非我們再次回到自己內心的最深處,超越我們對於外部世界與我們自身的片面的感知。
我們必須以完全的靜默與專注,以無聲的思想或行動,退回到自己的內心。在那完全的靜默中,我們超出了思想、言語和行動的範圍,超出了光亮與黑暗的範圍,超出了歡愉與痛苦、快樂與悲哀的範圍,只有這樣,我們的內心深處永不枯竭的幸福感便會顯露出來。與心相聚,永恆的愛將會凱旋;與心擁抱,整個生命世界都會展現其光輝與同一。這種歡樂是所有美德的泉源。在這種聖潔的、崇高的、純粹自發的幸福感之中,所有的疑惑和恐懼都將永遠消失,我們的生命與心靈都將放射出光華。

正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自我,才是完全的愛與、完全的無味與犧牲的根源。因此,在我們所有的勝利與悲劇之中,在我們所有的艱辛與困苦之中,讓我們總是退回到這種靜默,轉向這種無盡的力量與智慧,那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自我。我們必須做的一切,就是停止緊張,停止努力或奮鬥,這種奮鬥來自恐懼與焦慮;凌亂的推理、扭曲的知覺與混淆的思維。

順其自然並保持沉默吧。我們頭腦中固有的、關於事物應該如何的理念,無休止地困擾著我們。如果我們趨向預定的結果,這又會使我們的生活在悲慘與恐懼之中。為什麼我們要傷害自己?為什麼我們一再的跌倒?為什麼我們要掌管生命的重負,並以此來欺騙自己和無情地折磨自己?難道我們的心是按照我們的計畫來跳動的嗎?難道我們的身體器官是根據我們的意願運行的嗎?難道我們的呼吸動作是按照我的指令完成的嗎?

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瞬間,統治哲並無情地困擾著我們的是一種自我意識。這種意識就是一個個覺得「我」,是想像出來的一個片段,它帶有一小團的物質──及軀體──的獨特個體的幻覺,這是我們所懼怕的幻覺,但卻還要稱之為「我」。我們為此困擾,被帶到災難的邊緣,被帶到痛苦的極限,因為所有的迷宮般的名字、邊嵌、符號、形象,都與這一團不斷變化的物質──及軀體──相關聯。即使我對我的自我意識一點控制力都沒有,但我還得稱它為「我」。

在這種「我」的幻覺中,我構造了自己的生活。我是多麼盲目!是什麼東西不斷地遮住诶的雙眼?我每一個思想、言語和行動是怎樣不斷地增強我的錯覺?我對真實理念與完美理想的努力尋求,怎會像針刺一般,越來越深地紮入我的肉體?愛情為什麼會如此痛苦?為什麼真正的愛情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我只有問題,沒有答案。

我的所有答案,所有的真知灼見、智慧、見解與理解,都在我對內心真實自我的完全而無條件的認知。這是我汲取力量的地方,我的呼吸都這裏汲取力量與節奏,我的心跳在這裡運行。在這裏,一切都被完全否定,惟有無限的愛、歡樂與自由。在完全的虛空之中,我的完全回歸的心被充滿,再充滿。我有更多的愛、歡樂、寧靜與滿足,有更多的欣喜與幸福感超出了我的需要。我完全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之中,被我自己完全的承諾所征服。我不再尋求身外之物,因為永不枯竭的財富就在我自己的內心。by deeply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自己「我是誰」?

變化只有在對照一個不變的最深層次時,才能被體驗到。

正如一部電影,只有投射到一個不變的背景上,才能觀看。

我們所有的思想與行動,都是由一個隔絕的「自己」默認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所有的活動與行動,都有一個「我」。誰也無法說出這個「我」事實上到底是誰或是什麼。當然,我將這個「我」與我的姓名、血統相關聯,與我的家庭、學校、朋友、情人或配偶、子女與孫輩等相關聯。我將這個「我」定義為所有這些關係,並參照日期與時間、事件與記憶。然而,這些僅僅是我自覺或不自覺地記得並認同的。記憶的堆積,裝飾與標籤,觀念與信念,喜好與嫌惡,恐懼與希望的堆積……,所有這些,凝聚成一點,就是「我」。然而,這些真是「我」嗎?除了重複與習慣的力量、心靈與肉體模式的力量,這些在我的生命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嗎?

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經常需要放棄一些舊的觀念、思想意識、信念與人際關係。我們的生活楚瑜不斷的運動中,因為我們在不斷地變化、改變,因為我們在學習與成長。在這樣的學習與成長中,我們真的開始看到「我」的虛幻本性了嗎?有一種不變的、持續的感知,那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自我,也就是對我們生活中的,包括是世界上的和我們內心的、變化的體驗之根本基礎。這是不言而喻的。變化只有在對照一個不變的最深層次時,才能被體驗到。正如一種我們心裏的放映機似乎正在將不斷變化的影像,投射到我們不變的感知的背景上。這些不斷變化影形象就是我們的感覺、知覺與思想。

然而,我們卻將自己與內心深處的自我分隔開來,與我們無限的、渾然一體感知分隔開來。我們將自己依附於一個自我形象,就像一個濃縮各種觀念、表象與記憶的倉庫。這種隔絕感產生於自然,產生於我們感覺的局限,產生於我們出生的力量與條件。它在後天得到加強,因為我們的社會調節與教養,是基於一種獨立的「自己」的觀念。從日常肉體的意義上說,這種「我」與「非我」的兩極是不可避免的。

肉體的分離至少在表面上是一個事實,在日常感知的感覺模式上是這樣。我們心中的世界也同樣是獨特的,對於每一個人也是分離的,至少在表示上是這樣。在智力上,我們的思維定勢與社會調節的透鏡,決定了我們對現象進行體驗與理解的起點。我們心智的理解基於隨意的「脫離」,理解與分析無須包括我們自己。所有的感覺、知覺與思維,全都默認了一個獨立的正在感覺與思考的實體。難道我們這種理解的基礎是真實的,或這僅僅是難以清除的幻覺?難道我們頭腦中的預想,不斷地基於感覺的輸入,也只是幻覺?難道我妹以致力的脫離「脫離」去觀察與我們相分離的一切,也都是繁雜的混沌?難道這個「我」,最終也只是自己想像中的一個片段?這個濃縮的晶體,也就是我們靜態的自我形象,是有限的地自我身份,難道就不能融入在我們真實的自我感知的浩瀚海洋中嗎?

我們所有試圖理解與解釋的努力,都牽扯到脫離,都喚起「我」的幻覺。我們所有的概念、理論、教條與信念,都喚起「隔絕」並尋求聯合。然而,所有的尋求不正是增強了尋求者的「隔絕」觀念嗎?我們的喜好與嫌惡,朋友與敵人,愛與恨,全都基於「我」。我們能夠實現信念的非要,超越思想的局限,超越自我挫敗的奮鬥模式嗎?我們能夠解智慧存在於不逃避嗎?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已經在一個洞裡並停止挖掘了嗎?我們的心能夠面對虛空與不確定性嗎?我們能夠鼓起勇氣離開已知,直面未知嗎?

我們的關注與意圖,是在沒有「我」的觀念下理解自己的鑰匙。我已明確而堅定的意圖,以完全關注的焦點,來理解內心深處的自我。我體驗自己的所有感覺、感情、思想、活動與反應。在所有的行動與反應中,我問自己:誰在行動,誰在反應?我感覺到氣憤,我體會到自己是氣憤的。然後我們自己:誰在氣憤;我們聚焦於自我質詢,聚焦於回答這個根本的問題:我是誰?每一個瞬間,在我們所有的行動、思想、感覺與感情中,一個分離的「我」的虛幻性變得不言而喻。我們作為整個生命世界的一元的真實本性的實現,並非通過奮鬥、努力、方法或技巧、邏輯或推理、希望或恐懼、愛或恨。這是一個不言自明的事實的自發啟事,是我們生命的根本基礎,是我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片落葉、每一次日落的自發的覺醒。這超越了所有一切尋求與奮鬥,實現了我們原本的自我。by deeply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正在否認自己的完美嗎?


我們的一生仍然是在與早年習得的觀念的束縛進行著鬥爭。我們仍然保留著那些習得的指令的紀錄,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我們是否經常將自己貶的太低,用習得的謙虛觀念限制自己的表達嗎?作為例行的習慣,虛心可以是真實的嗎?作為行為的標準,謙卑可以是真誠的嗎?在我看來,謙卑與虛心是一種生存狀態,是一種對於整個生命世界的隨時自發的接受。在自發的理解中,我們認識到:除非我們是虛空的,否則我們能被充滿。因此,我們不斷地清空自己,拒絕被某些觀念、教條與信念所束縛。

然而,我們,甚至是我們當中最優秀的人,是否已經被虛心與謙卑的習得觀念束縛住了?我們堅稱自己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這是不是一種掩蓋傲慢的面紗?我們將自己禁錮在習得的完美的心理定勢之中,無法達到的完美,這不是在損害自己的幸福與潛能嗎?在追求高貴理念的過程,我們是否已經成功地欺騙自己,我們是否相信完美存在於空間與時間的某個地點,或存在於某個遙遠的人的身上,不是在這裏,也不是在現在而是在這個人身上或在我身上?我們是否害怕這個想法?

受到生存本能的驅動,受到我們對於社會承認的需求所驅動,我們是否正在在做為生存的一個必要條件俗套?我們是否正在接受對於自身完美的否定,並把它當作一種存在於空間與時間的某個地點,和一種僅僅存在於某個偉大得無法形容的人身上的完美?我們將限制性的觀念當作真理?此時此地,否認完美事實的理念像金色的鎖鏈,它是否束縛著我們?我們是否不斷地將完美看成一個目標,實現它需要用極大的努力、非常的技術和練習,並且要有高明的老師?

此時此地,雖然我有弱點與不足,也衝突與局限,我能夠允許自己認定:在片刻之內,在此刻之時,完美存在於我的內心,而不管表面上如何的不完美嗎?我的心靈是否足夠開放,能夠接納、考慮這種可能性?我是否已經用習得的完美觀念,在事實上封閉自己的心靈之窗?

我們每一個人都經過了童年的依賴狀態,經過了對於認可、愛與關心及自身生存的需求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已將愛和權威的來源,視做已被我們接受為神聖真理的來源。不經意間,隨著我們的運動能力,思維與行動力的日益增長,我們檢驗了許多流傳下來的觀念。

這其中許多已經被拋棄了。我們的一生仍然是在與早年習得觀念的束縛進行著鬥爭。我們仍然保留著那些習得指令的紀錄,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們有一個習得模式的資料庫,有思想與行動的模式,有評價與分析的模式。一言以蔽之,我們多數人還都陷在一個受調節的感知的囹圄之中。

在這個生活、學習、關愛、笑與流淚的過程中,在這個不可遏止的時間流動中,我們曾經停下來審視我們的思維的框架嗎?是否我們整個思想的結構,都可能是建立於某些基本的論斷,而這些論斷已經被確定為絕對真理?是否我們的整個思想、整個價值與信念體系,全都建立於那些可能是錯誤的論斷之上?我們是否曾經被提醒過,不管次多麼模糊地提醒過這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否會讓我們感到驚恐?我們是否願意面對自己的恐懼?在我們尋求真理、尋求理解的過程中,我們是否願意面對未確定的和未知的事物?

在遭遇未知,審查並不斷改變自己的觀念,在不斷保持包容性、思想與記憶沒有固定模式的時候,我們是否曾經接納過這樣的可能性,即此刻的我們,儘管處於表面上的不完美之中,儘管有眾多的稜角與粗糙的邊緣,儘管有笨拙和醜陋的外在,卻可能是超乎想像的完美?此時此地,我們是否願意考慮我們自己是完美的?難道謙卑與虛心的假面具,正在變成一座無能與自我否定的囹圄嗎?

人們已經教導我們去追求美德,我們有經常拒絕我們學過的東西,用一種觀念代替令另一種觀念,通過創造或用擁抱另一種觀念,來對我們早年得埋藏的最深的觀念,永遠都沒有被審視過,它避開了我們自己的感知?我們是否正在盲目地遵循哲不太易被理解的觀念,遵循這些從當年未受質疑的權威流傳下來,並強加於我們頭腦中的理念?

即使我們不是其他人的觀念與價值體系的權威,我們是否被自己的恐懼所束縛,懼怕一個真空、隱匿的空虛的不確定,而缺少最終的答案?最重要的問題是──此時此地,是否我們自身完美的可能性似乎接近於不存在?我們是否已經被牢固地所在一種並不存在的完美理念之上?

從根本上說,我們是有感知,這種感知比我們的軀體、心靈或智力的變化更長久。從根本上說,我們是每一次內在體驗的體驗者。我們在根本上就是那不變的感知,它使我得體驗與經歷的持續成為可能,從而又使對於變化的理解與體驗成為可能。在這樣基本的生存狀態中,在我們原本的生存狀態中,美與醜,和平與戰爭,善良與邪惡,相關地、難解難分地交織在一起的極端,形成了我們物質生活的特色,這卻僅僅是吸引我們眼球與心靈的細節,是易對我們尋求真理的心智造成混淆的觀念。而正式在這些習得觀念的畸形禁錮中,我們可能在事實上否認,並放棄我們本來就擁有的完美。by deeply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滿足導致發現

人們進步的最大動力,經常都是直接來自於強烈的不滿足感。

人們進步的最大動力,人們的行為模式與注意力的最大改變,從知覺到浩瀚感知的突破,經常都是直接來自強烈的不滿足感。這不是一種膚淺的、習慣性的不滿與抱怨的心理定勢,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普遍錯覺。能夠導致知覺突破的不滿足,是一種深刻的、灼熱的、吞蝕一切的不滿足感,是對於淺薄,對於機械反應的生活方式與盲目的積蓄的不滿足感。這可能是一個新的視窗,讓我們瞥見新的機會、新的真知與新的生活方式。然而,這樣的時刻總是不經意間悄然流逝,你又會回到習以為常的生活軌道中去了。這樣,最重要的是隨時徹底地注意與體驗自己以及週遭的環境。在這種完全的注意中,存在著發現真實自我令人欣喜的可能性,存在著超越所有隔絕的屏障,存在著超越所有限制的觀念。

如果你僅僅是淺顯的不滿足,你會很自然地將自己的悲慘怪罪於環境,怪罪於某人或某事,你總有一種現成的解釋。我們以這種擁抱己知的就習慣,排除了未知的吾知的無限可能性。你的恐懼、焦慮、危機感與自我保護意識,全都使你的注意力只向外界,停留於膚淺的不滿足感的惰性與悲慘之中。

但是,如果你能夠讓這種不滿足的感覺存在於心中,不反應,也不回擊;如果你能夠以徹底的注意體驗它,你就能夠感知內心被禁錮的光華,竭力尋求掙脫你苦痛。你就能看到:實際上,每一個人都在自己造成的奴役狀態中躑躅不前。過去的精力與記憶的模式,驅動著我們沿著習以為常的路徑,尋求已知的安全。然而,被禁錮於慣常模式的單調,以及隨之而來的膚淺的不滿足感形成了一個怪圈。陷入這個怪圈之中,我們的生活便失去了發現的快感與欣喜,我們變成了自我的一個膚淺的陰影。

要掙脫調節的反應,要在天真和自發的狀態下生活,要獲得愛與歡笑、探索與真知、深遂與發現,你必須在不滿足的片刻中體驗與存在,不要尋求解釋,不要責怪外界。在這樣的虛空之中,存在著接納新發現的可能。在這種產生於深刻的不滿足的完全接受中,你時刻準備著接受未知的神奇。在這種產生於灼熱的不滿足感的徹底虛空之中,你能真正地接受自我發現的欣喜。這是一個奇怪的悖論。在我們最大的虛空狀態中,我們能夠接受最大的欣喜。顯然,不滿足具有最大的重要意義;它是一個通向新的自我發現的浩瀚可能性的視窗。

你經常會尋求逃避由於不滿足而產生的虛空。你通過移情或沉湎而逃避。你可能打開電視機,觀看電影,閱讀書籍,吃零食。你甚至可能抽煙,喝酒或尋歡作樂,以便消除虛空即將帶來的痛苦。然而,你能夠允許自己存在於靜默之中,不採取行動或反應?你能夠允許不滿足與虛空駐留於心,深化乃至包圍自己嗎?你能夠允許它保持一種完全靜默的與體驗的狀態存在,以體驗這種深刻的、灼熱的不滿足,以及與之相伴的徹底虛空的可能性嗎?你能夠僅僅存在於那種虛空,允許它的存在,不抗爭,也不逃避嗎?

如果你能夠這樣做,你將會驚奇地發現隱含於虛空之中的異常豐富的可能性。在深刻而灼熱的不滿足中,有著新的發現、新的意義、新的真知與歡樂的可能性。

顯然,生命世界浩瀚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全新的愛、歡樂與真知的自我發現的可能性也是無限的。每一個人生來就是要掙脫已知的束縛,每一個人都在以獨特的方式,尋求永恆的無限幸福。然而,通往這種發現的門可能被似乎虛空的薄紗所遮掩,並且可能存在於一片未被探索的坎坷之外。

因此,我們不要害怕自己內心的虛空與不滿。相反,我們要給予自己一定的空間與時間,來探索這些可能性,以及它們可能為我們開啟的門。新的發現之喜可能經常帶有出生的陣痛,以及斷絕舊的深刻觀念、幻覺與身份的劇痛。自我發現的欣喜可能伴隨著內心的劇烈矛盾與鬥爭。然而,如果你真正渴求平和、同一與無盡的歡樂,如果你自身存在的內心奮起反抗那些淺薄的感覺、情感與思想,渴望徹底的感知與自由,你將有力氣與勇氣來面對徹底虛空與劇烈動盪的可能。

在那徹底的虛空之中,當你完全清空了自私與隔絕的殘餘,處於純粹的質樸、天真與接受之中,你將充滿完全無調節的感知的欣喜,並得到自由。by deeply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是一面鏡子

生活不斷地給我們提供機會,讓我們體驗與學習自己的環境及其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體驗與學習我們自己。

環境的變化怎樣影響我們?他經常暴露出我們機械反應的局限,暴露出我們本來面目:恐懼、危機、孤寂、焦慮、冷漠等等。既然我們通過適應某種環境而調整活動,既然我們在適應中能夠更有效地生存與工作,既然恰當地適應環境,能夠成功地駕馭在環境中運行的力量,我們便是硬了。我們的適應是有效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始終在機械地、習以為常地做出反應。我們變成了高效的機器。


在可以預見的形勢下,我們調節的反應不斷地重覆著,甚至這些反應可能相當有效,具有可預見的行動以及可預見的效果。然而,如果我們的環境僅僅在幾個小時之前發生變化,如果我們進入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我們真正的心理狀態、我們的長處與弱點、才能與局限、脆弱與短處,就會變的顯而易見。

如果你飛在一個新的程式,準備住在一個陌生的新環境中,要會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並與之互動,沒有熟悉的親朋好友的支持,形單影雙,所有的支撐都沒有了,此時的我們便暴露出我們本來面目。就像一個富人發現自己破產了,或者再買下一件昂貴商品時,發現自己的錢包被偷走了一樣。那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是一個轉捩點。在那一瞬間,我們真的只剩下自己內心的資源與力量。

生活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其中一種機會,辨識環境的變化,包括計畫中的或者計劃外的變化。我們在情感上對於別人的依賴,我們受保護的生存、埋藏的恐懼與欲望,對於空虛與孤寂的秘密恐懼和被社會上一氣之後,只能與自己的呼吸與思想共同生存的恐懼,是我們所有的人都不能承受的巨大挑戰。這很有可能在沒人注意的不知不覺中發生,因為我們的生活是關係的網路。

不經意間,我們往往以愛為名,卻以發展依存關係和相互滿足為實。這種依賴會變成一支拐杖,有時會被粗魯地奪走。生活嘲笑我們,看我們敢不敢憑藉自己雙腿的力量走路。或遲或早,生活總會像我們顯示:關係的網路;庇護的絲繭;親友的支持、物質的舒適與便利,全都是一些可以被粗魯地奪走的柺杖。環境的力量可以逼迫我們汲取自己內心的力量,動用並駕馭生命的備用資源,汲取我們內心深處無限美德的源泉。只有我們這一小團物質的身分所產生的幻覺,它的表象與觀念,才會成為我們直面全新挑戰的障礙與摯肘。
我們的機械反應,思維與行動的固定模式,我們的虛榮與自我完善的幻覺,表面的自信,深藏的恐懼與焦慮,一旦開了熟悉的環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之後特別是在形單影雙,沒有外在的支撐或支援的時候,便會讓我們顯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這些場合可以成為一個機會,讓我們非常深切地體驗自己,認識自己的脆弱、隱藏的弱點和不願意承認的恐懼感與壓抑的欲望。

然而,你必須非常注意自己的感覺、思想與情感,才能認識自己,才能在那一刻看輕自己。我可能是恐懼的,孤寂、危機、空虛的,我害怕自己直面對自己的空虛或渺小,邪念或怪異。我必須非常注意,徹底地體驗自己,不要壓抑或否認,不要轉移或代替,不要反思、理性或解釋,不要逃跑或躲避,也不要採取征服的行動。在完全的靜默中,我必須時時刻刻注意真正的自我,隨著變化中的環境揭示出我的弱點,這向我提供了體驗與學習和改進與糾正機會。

面對內心深處的觀念與恐懼、偏見與虛榮,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無助。生活不斷地給我提供機會,讓我們體驗與學習自己的環境及其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體驗與學習我沒自己,體驗那不斷變化的軀體、心靈與智力的流動。對於未確定的與未知的恐懼,對於空虛與孤寂的恐懼,以及那自發的、無時不在的、內心深處的感知,我能夠直面對我的恐懼,接受我的否定,承認我們無助與渺小,體驗我的弱點與脆弱,認識到我所習得與積累的觀念的侷限性,感覺到我的痛苦並保持靜默嗎?

在那完全的靜默心中,在罵徹底的自我感知、體驗與關注中,我將發現哪永不枯竭的力量與美德的泉源,那無盡幸福、滿足與歡樂的泉源、無限心智與能力量的源泉,及內心深處的自我。在那裏,在我的天然狀態中,我將體驗到隔絕屏障的消除,感受到整個生命世界同一的欣喜。by deeply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自我發現的快樂

在追求無盡的遙遠目標的同時,學會在自覺與純真的歡樂中表達自我。自發地走近別人,就是真正地走近自我。

活著就要分享,分享就是豐富自己與別人。真正的分享,必須是從自己內心深處出發,主動接近別人,並且沒有考慮到外來的獎賞;必須是自發的傾吐,傾盡我們之所有的。在這種自發的內心傾吐過程中,存在著真正的創造性與欣喜的感覺。在完全傾盡之後,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可理喻的平和。

我們內心深層經常鎖閉得如此緊密,以至於無法向另一個人開啟。恐懼、危機、憤怒、焦慮、拒絕、狐疑、混亂……,所有這些以及其他情感凝聚在我們心中,時間之長無法想像,情感緊閉地鎖閉著別人根本看不出來,而我們自己則趾高氣揚且表現出冷靜而自信。只要我們還在這樣地遏止最深層的情感的自我表達,我們仍將蹣跚於經年積累的悲哀重負之下。這種悲哀是對歡樂的窒息,是對創造的阻塞,是對光華的禁錮,這確實代表了生命本身的衝突與悲哀,代表了分繁複雜的生活的內在本質。

在自發的傾吐中發揮你的創造性,就是發現自己內心無盡歡樂的潛能。這種歡樂並非基於承認與獎賞,也非基於親密關係,它不是來自外部的快樂,而是從自己內心深處表達出來的欣喜。從自己內心深處表達並分享就是在品嘗自我發現的快樂,因為無盡的歡樂是我妹的真正本性,是我們的真實自我。
在每一個可悲的重負下面,在每一個痛苦記憶的後面,在每一個冷漠與殘忍的假面具後面,有著我們存在的根本基礎,其中依然保持著力量與天真的,徹底的感知與自發的歡樂。剝去所有的假面具,拋棄所有的防衛,回歸質樸與天真、獨行與靜默,就能找找到我們存在與徹底接受的心理預期,存在於摒棄與自私與佔有的自我封閉,進而存在於完全的靜默與虛空之中。

誠然,存在於你的真正本性,不一定就能改變你的周遭環境。但是,恐懼與悲哀可以被連根拔除。因為,所有的恐懼都產生於依附,所有的悲哀都產生於欲望與眷戀。當一個人試圖擺脫所有恐懼與悲哀時,他只是將荊棘更深地紮入自己的肉體。所有的努力都會起反作用,因為自覺的努力無法觸動潛意識的心靈底層,因為那裡蟄伏著恐懼與悲哀的怪獸,它們統治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在靜默與沉默中,在獨行與信念中,徹底地接納無條件地關愛並放棄一切時,恐懼與悲哀便浮現在自覺的感知中。澈底的感知,僅僅見證了這些強烈動態的力量在自己心裡的相互作用。僅僅見證到這些,就是感知、真知、理解、安寧、和平與歡樂了。

痛苦、恐懼與悲哀消退並最終消失,留下來的是異常深度的感知,是一種異常的淳樸、明晰與知覺的敏銳,是異常的仁慈、同情和無與倫比的辨別力、超脫和真知。這是無法解釋的神奇轉變。這是超乎語言和概念、想法和解釋的永恆秘密。這不是一個觀念有待解釋,而是一個秘密有待破解;這不是一個技巧有待掌握,而是一段旅途有待走完;這不是一段經歷有待回未予美化,而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發現的無盡欣喜。在這種欣喜之中,有著內心自發的傾吐,分享只為其純粹而質樸、富庶與完美的歡樂慶祝,只為自發的自我表達的單純欣喜,這種表達豐富並改變了許多人生。

因此,不妨在追求無盡的遙遠目標的同時,學會在自發與純真的歡樂中表達自我。自發地走近別人就是真正地走近自我。在走近別人的同時,我們觸動了自己的內心。在豐富別人的同時,我們最大限度地豐富了自己。在真正給別人帶來歡樂、希望與智慧的同時,我們也改造了自己的生活。因為,從終極的意義上說,我們是一個整體,其中每一個人都是人類與生命的無盡海洋中的一個漣漪。要發現自己就要超越卑微的依戀、悲傷與恐懼,打破人類之間的隔離與內心的分裂,融入那浩瀚的、深邃的、強力的、同一的無限之愛的海洋,那歡樂與感知的海洋,正是你內心深處的真實自我。by deeply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寬恕冥想

寬恕的真諦是:基於對方的光明與愛的本質去原諒,並非對方的行為。
唯有先寬恕自己,才能釋放出愛跟光明去寬恕他人

冥想步驟如下:
一、 請你深呼吸 全身放輕鬆 允許自己越來越放鬆
每一次吐氣會越來越放鬆
二、靜下心 祈請你的大我 指導靈以及守護天使
進入這個神聖空間
三、觀想在你頭頂上方,宇宙最高神處中有一個金黃色的燦爛白光,從你的頂輪進入,浸潤你整個腦部,釋放掉所有不和諧的思想。接下來再將金黃色的燦爛白光的能量慢慢的往下流動
流經身體上的每一個輪脈、細胞、分子、原子、質子、電子…
四、金黃色的燦爛白光的能量進入心輪,療癒自己心輪的傷痛跟恐懼,釋放愛的匱乏,並且擴展自己無條件的愛,期許自己的心能更加清明,體驗到寬恕的真諦。
五、請允許金黃色的燦爛白光的能量停留在骨盆一陣子(釋放掉童年不符合期待的傷痛,以及無價值感)。
六、接著將金黃色的燦爛白光往下流動,浸滿臀部、大腿、膝蓋、小腿、直到腳底。
七、然後繼續觀想,金色的光能從你的手心還有腳心溢滿出來,包圍住你整個能量場,剎那間換化成液態光,形成金黃色的湖水,讓你倘佯在安全充滿愛的高意識的精細能量裡。
八、接引來自宇宙中愛的能量
請你觀想宇宙高頻療癒粉紅色的光
從你的頂輪進入
接著進入心輪 在這裡運轉 療癒自己的心輪
讓自己更愛自己 並且擴展自己無條件的愛
(不用罣礙是正轉或是逆轉,請隨著自己當下的感覺)
此時在冥想中右手放在心輪上,然後再將左手放上右手給自己力量,然後對自己不斷的說 “我愛你”我要寬恕自己,我接受過去發生的一切!我接納我自己現在的位置,因為我的本質是充滿光跟愛的,所以我是純淨無罪的,我願意與我的大我合一,我將會更加充滿愛、喜悅與平靜。
九、當感覺能量在自己的心輪運轉的差不多了時候
觀想你想療癒的對象在你面前(首先邀請原生父母來到面前)
用你靈魂的眼睛對著要療癒與寬恕的對象(一次一個對象)的眼睛說:
我親愛的(父親or母親),我寬恕你,如同我寬恕自己一樣的寬恕你!
(至少講三遍),是我的靈魂選擇了你們來成就自己今生的學習課題。


我愛你,如同我愛自己一樣的愛你!謝謝你的靈魂成就了我的學習,我看見了、我也學習到了!謝謝你!(接著可以講任何你想對對方說的話語)~~~之後就放下、與以釋放
十、然後從你的心輪輸出高頻宇宙愛的粉紅色療癒之光到對方的心輪
祈禱對方的意識提升,用更高的意識去看待自己的生命
用更愛自己的方式去對待自己
十一、用愛念去擁抱對方,讓你們雙方一起浸潤在溫暖的愛中
十二、在要準備結束的時候,請用你的心輪去感謝整個宇宙
以及所有的宇宙大能、你邀請的高靈,並且感謝你的大我、
指導靈、以及前來守護你的天使光的存在等等。
然後請你深深的跟你要療癒的對方敬禮。
愛的寬恕冥想,至少要連續七天都不可中斷
如果中斷,就要重新開始
冥想的重點是要先療癒自己再去療癒對方
千萬不要忘記了
無條件的愛也包含愛自己
如果自己都不夠愛自己
怎麼會有更多的愛去愛別人呢!
當你真正的體驗到寬恕
內在的光明與愛自然湧現 by~isis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二分二至能量〉課程

對於所有想要創造豐富實相的人們來說,如果都能夠進入更深的冥想狀態,那麼,與你的大我建立更為密切的關連、或是在冥想中輕鬆地創造你想要事物的經驗,甚至是成功地吸引靈魂伴侶,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因為,你冥想的深度決定了你能夠創造與吸引來的事物。

另外,許多接觸New Age多年的人,可能會感覺到自己在靜心冥想上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進步有限。本課程也提供已經接觸心靈、宗教一段時間的人,另一個全新的練習、技巧視野。

畢竟,只是安坐在位置上試圖讓自己什麼都不去想,或是要想像出什麼東西,並不是唯一訓練靜心的方式。

為了讓你自己在日常生活的自修中,有最不可思議的體會,與最豐富的收穫,或是自己靈魂的演化,讓你能夠學到更多東西,於是開設本課程。


哪些人適合上〈善用二分二至能量〉課程

◇ 已經接觸New Age或是其他心靈、宗教、哲學思想一段時間的人,期望自己能夠以更有系統的方式學習更加深入自己的靜心冥想。

◇ 剛接觸New Age的人,希望自己能夠一嚐深度靜心的感覺。希望自己在生活以及各方面的事物上能夠有一番大躍進。

◇ 計畫上其他New Age課程的人,打算先調整好自己,讓自己在未來的課程中能夠更快地進入狀況。


認識〈善用二分二至能量〉課程

有New Age的高靈,都不斷地提醒人們善用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後共七天的能量。例如,2007夏至的時間2007年6月22日(星期五)2:30am,所以練習的時間就是19日至25日。

我們將會從靈魂占星學的角度,教導你認識這些時間點跟靈魂演化之間的關連。所以,在這一堂課之中,你將會對靈魂占星學有一點點初步的概念。

此外,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七天中各自標示了不同的能量,我們也會讓你知道,如何善用每一個二分二至中七天的能量,以為接下來的三個月內的事情事先做好規劃。我們也會教導你,如何設計你的各種規劃。

我們將會教導你如何在自己家裡規劃與布置二分二至能量的神聖祭壇。

過去,許多原先跟隨我們上課的學生,每一次在練習過二分二至的能量之後,都發現,二分二至的確帶給生活相當不可思議的改變。如果你希望自己在未來的三個月中,生活中的身體、情緒、財務、關係等有更多的改變與發展,不妨來體會一下,二分二至所能夠帶給你的改變。

by 黃加興

Mira 宇宙之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